我院水稻研究中心項目團隊在第六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銀獎 | |||||||
|
|||||||
11月17日-21日,第六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。本屆大賽以“我敢闖、我會創”為主題,旨在以賽促學、以賽促教、以賽促創。自大賽啟動以來,共有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、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、631萬人報名參加本次大賽,賽事規模大,影響力強。最終共有高校主賽道164個大陸項目、23個港澳臺項目、112個國際項目、76個紅旅項目、78個職教項目和60個萌芽項目經過層層選拔進入全國總決賽現場。我院水稻研究中心項目“中農糧芯--中國水稻育種業的源動力”入圍全國總決賽并榮獲銀獎。 學校和學院高度重視本屆大賽的籌備工作,備賽過程中,得到了學校領導、各相關部門及學院的大力支持。就業創業辦公室、校團委、研究生院、本科生院協作配合,與學院共同發力,多次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雙創導師開展輔導和培訓,不斷提升參賽項目的質量和水平。 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我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平臺。學校及學院積極響應第六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號召,啟發廣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,把創新精神、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。 賽道組別:主賽道創意組 項目負責人:祝曉陽 項目成員:謝建引、熊海燕、馬小倩、趙勇、張全、姜寧佳、張磊、竇會景 指導老師:張戰營、李金杰、張洪亮、李自超、李莉、林嘉、陳紅華 項目介紹: 中農糧芯團隊始終以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為使命,歷時21年創制了全球最大的水稻優質種質資源進階庫(微核心種質巢式關聯作圖群體),該群體由204份水稻微核心種質分別與日本晴和9311雜交自交形成的數萬份重組自交系純系組成,擁有豐富的組合類型、高度的多樣性和高精度的重組交換,是全球最大、最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優異基因發掘、遺傳基礎解析和分子設計選擇育種等研究和開發的理想群體。此外為加速該群體的開發與利用,開發了高密度水稻功能基因芯片OsF60K。中農糧芯為國內農林院校、科研機構和育種公司提供全球范圍內種類最全、基因信息最為精準的水稻分子育種材料,以先進的分子精準育種技術為優勢,以成為國際一流育種技術或服務的提供者為目標,致力于打造水稻種子共享的高科技創新平臺。
|
【打印本頁】 【關閉本頁】 |